在初创企业融资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创业者们承担了比以往更大的风险:融资不成功,或者融资时间比预想得要长。那么如何避免彻底崩盘呢?哪些决定才是正确的?
对于科技创业公司来说,几年前还是资本充足的时代,融资几乎是例行公事,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但是,2022年以来,融资变得更加复杂了。圈子里的人能明显感受到和2020-2021年的区别。投资人虽然不至于资金枯竭,但是他们确实比以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做决定,他们变得更谨慎,投资节奏和章法不像之前那样激进了。
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度已经有很多讨论了,最近我看了一些从法务角度出发的文章(这里主要指一些法国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及一些基金的法务总监的建议),我觉得值得拿出来说说。毕竟创业者们很容易在一开始野蛮生长的时候重心都在业务、市场、融资上,很少有人去特别重视法务方面的准备。
比如一家在巴黎的律所,他们在2022年夏天就一直收到关于重组的案件咨询。他们感受到,这些在之前经历了连续的、相当容易的多轮融资的公司开始遇到融资难题了。这些律师具体做什么呢?
-- 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融资难的问题:比如,相对友好的诉讼、与现有股东讨论来试图进行一轮过桥融资、重组债务等等。
1 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提前预期
很多时候,企业家们迟迟没有意识到情况的紧迫性,最后可能变得非常被动。他们仓促采取行动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通常当他们已经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且经营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才会开始寻求帮助。这种迟来的反应也会造成严重后果:虽然一般情况下,有债务的创业公司基本上会得到法国的银行的同意,推迟到期还款日,但是,当公司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意味着状况已经比较糟糕了,不是推迟还款就能解决的,这也让新的潜在合作伙伴或者投资人感到担忧。
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提前预期。创业者们一定要在遇到问题之前就先了解清楚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的情况,最好很早就开始咨询律师,以便了解各种现有的机制(特别授权-一项预防性措施,跟申请破产有关、调解、集体诉讼等等),并在最后期限临近时有提前准备好的正确反应。
其实就是尽一切可能避免最坏的情况: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申请破产,那么这就是快速司法清算了。所以从法务角度上来说,当创业者们觉得资金快耗尽,如果有技术、资产需要保存,或者需要妥善安排关键员工,那就必须通过特别委托或调解将自己置于商业法院的保护之下,来避免上面说的最坏的情形。
2 双管齐下:把所有机会摆到自己眼前
做两手准备的意思就是:1)准备下一轮融资;2)并且同时寻找买家(收购者)。这就需要战略上的转变,有时操作起来不那么容易。就好比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公司是一个足够美的待嫁新娘子 – 也就是说公司的业务本身有足够的盈利潜力。
寻找买家也意味着要把重点放到公司的基本面上。挑战就是,要专注于在短期和中期提供真正收入和盈利机会的项目,这也通常意味着要削减工资和停止那些比较激进的还不成熟的项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直接改变商业模式)。这些都是吸引到买家/收购者的必要步骤。
3 看似不利,实则有新的机会蕴藏在其中?
初创公司可能不仅是被收购的目标,有时也可以成为进行中的一些并购重组中的积极参与者。一个例子是一家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他们就遇到了融资时间比预期的长的问题。但因为有一个原始股东的推动,他们去收购了一个和他们的业务非常互补的小公司。这次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非常有说服力,合并后的公司终于吸引来了新的投资人,在几个月后就完成了新的一轮融资。
所以,关键依然是提前做好准备、考虑到各种可能的路径,这样才能够保持一系列的可能性,在机会到来时才能识别出来并且抓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