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融媒讯 在五井镇隐士村,有这样一位非遗传承人,8年前接过空心面制作的“接力棒”,临朐空心面这项古老的手工艺,在她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从揣面到包装,历经十余个小时的精心雕琢,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她的汗水与智慧,她就是古法空心面技艺的守艺人张珍珍。
在风景如画的隐士村,每当第一缕阳光拂过隐士村的屋檐,今年36岁的村民张珍珍便开始了她日复一日的空心面制作之旅。张珍珍用她的双手,编织着对空心面制作技艺的敬仰与热爱,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手工艺人 张珍珍 :“空心面在我这个年龄会的很少了,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但是到了年龄,他们也会慢慢的力不从心,也不想就是让这一门手艺失传,所以一直坚持着纯手工制作,让咱的口碑一定要流传下去,让咱这一门老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在机缘巧合之下,张珍珍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一家面条厂要对外转让。凭着自己对这门老手艺的热爱,张珍珍便接手这家工厂。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接手三个月的时候,一场洪水把整个厂区全部淹没了。
手工艺人 张珍珍:“就回到老家,把自己家的这个房子,弄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坊,然后在咱这边继续加工,当时说实话也没有经验,也没有顾客。干了两年之后,销路也不是特别稳定,因为是纯手工的,就是说量达不到。所以说咱的利润空间也特别的低。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很高,所以说员工也不断的流失。就感觉就自己干的也没有特别大动力了。”
没有客户源,员工流失,张珍珍的空心面加工生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张珍珍却没有放弃,没想到,随着“齐鲁天路”支线的延长和乡村旅游的兴起,给她的空心面加工带来了转机。隐士村凭借其独特的山林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当时隐士柿饼已经名声在外,张珍珍便想着通过加工柿子煎饼来增加自己的客户群体。
手工艺人 张珍珍 就发现有不断的游客来到我们隐士村,所以我就在我们隐士村的旅游打卡点租了一个煎饼摊,用我们这边柿子作为材料,做柿子煎饼。没有想到口碑也特别好,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顾客就知道我们这还有空心面。接触到咱们的空心面之后也都非常的满意,就是顾客推顾客,老的顾客给你带新顾客。新顾客也慢慢的就认可回购,成为你的老顾客。慢慢的就是空心面也有了稳定的客流量。
有了稳定的订单,加工空心面成了张珍珍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天气合适的情况下,张珍珍都会和员工一起加工空心面。相传空心面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面食,因面条空心而得名。空心面的口感独特,面条空心,吃起来非常有嚼劲。空心面的制作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
手工艺人 张珍珍:“像咱们空心面对于天气条件来说特别的严苛,没有太阳的时候我们不能做,当然下雨的时候不能做,根本晾不干,面条不会是银白色,天气预报真的是每天都要看好几遍。”
空心面经过阳光照射,颜色由黄逐渐变为银白色。中间的孔变得越发明显。当最后一缕阳光洒满空心面时,张珍珍开始细心地将其一一包装,仿佛在为这些“艺术珍品”加冕。更难能可贵的是,张珍珍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寻求创新与发展。她将传统煎饼与本地特色食材相结合,创新出柿子煎饼、山楂煎饼等特色口味,不仅丰富了煎饼的种类,也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口味需求。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制作技艺,让煎饼成为了村里的“网红”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责编:赵兴青 二审:史建娇 三审:尹大伟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