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关于网约车的低价单,没少讨论,说真的,笔者也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低价单,还有人愿意接?
我以为是没有身处那个位置,不够设身处地,然而最近和几位网约车老师傅聊天,他们也纳闷,为什么一些看起来低到不能再低的订单,转眼就被其他人接走了?
有些老司机说,很多同行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总想着一天能跑个五六百甚至七八百,然而现实是,大环境没那么理想。先不说过往这个行业好的时候了,就卡现在工厂里的工人,一天累死累活下来,也就一两百块,工地的小工好的也就两百。
这么想想,自己能每天安安稳稳坐着,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还能赚一两百,已经算是不错了。如果每公里能给到一块,自己到手也有八九毛,其实也还是能做。
但是如果平台继续压价的话,压到每公里只剩六七毛,那么到时候就很难做得下去了。这话虽然听起来很直接,但是却是现实,现在虽然单价低,你不接总有人愿意接。
还有司机是因为没有脑子,只盯着自己手头的这点钱看,甚至可能数学不好,只算电费,不算整车的成本,还有保险、保养、贬值以及停车费等,这些隐形的成本很多根本没算在里面。所以当时的时候不觉得,等过后一算,发现自己在倒贴钱跑车。
展开全文
还有平台暗戳戳想调整起步价,不是往高了调,而是往低了调,现在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应该清楚,网约车还能有点盈利,就是起步价在撑着,如果把起步价那几块钱再往下压,转头再算算网约车每公里的净收入能有多少,这么下来单子可能根本就跑不下去了。
当然现在行情也没好到哪里去,很多平台把里程费一压再压,用极低价格吸引用户来打车,然而到司机手里也就几毛钱一公里,市内单能有多远的距离?跑大半个小时到手也就十几块,这时薪你能忍?
这除了是在拿司机不当人,逼司机用爱发电之外,没有任何合理解释。所以,不能单纯来责怪司机,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团结起来抵抗不做人的平台,问题的核心根本不在这,而在于整个行业的定价体系都出了问题。
如果说单纯跟其他行业比工时之类,那只能说没有一个行业比网约车要投入的硬性成本更高,哪个行业需要自己先出几万甚至十几万搞个车?后续的贬值还得自付?但凡单价不够高,那么这铁定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你们是怎么看待这种低价订单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